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他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替他更名。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籍贯:浙江海宁硖石
职业:现代诗人、散文家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去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因大雾弥漫,撞山坠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徐志摩与两位机师全部遇难。
蔡元培为他写了挽联——
谈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春痕》; 小说散文集《轮盘》 ;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他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位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1915年嫁给徐志摩,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并与徐志摩签字离婚。
离婚后的张幼仪,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于是回国。回国后办云裳服装公司,主政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终于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女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她依然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
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起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
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父林孝恂是清朝进士,父亲林长民,堂叔林觉民。培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
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最终林徽因还是选择理性地离开,因为她清楚,他,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亮的过错。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但她的一生都没有走出徐志摩的影子。婚后,林徽因和徐志摩仍然保持着较好的感情。她的丈夫梁思成对这一点一直保持缄默,甚至,在徐志摩遇难后梁思成还亲自捡了一块志摩坠机的残骸,带回北京让徽音一直摆在案头,直到她病逝。林徽因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虽然什么话也没说出口,但张幼仪却明白了她对徐志摩的爱。
林徽因成婚后,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最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
陆小曼◆名眉,◆1903年生,◆1920年从母命与王庚结婚,◆1926年七夕,与徐成婚。
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场上,浪费才华,挥金如土,导致他们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为了生活,徐志摩经常在平沪两地奔波, “总想飞”的诗人还特别喜欢乘坐当时并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飞机。
悲剧终于发生。
想飞的诗人死于飞。
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
你知道徐志摩的哪些作品?
结束吧,谢谢欣赏!
您好!
您当前打开的这个微课是受控的,您不能做任何操作和快进翻页!
对不起!
本课目前受到控制,您不能做任何操作和快进翻页!
您好!
教学模式已经关闭,您可以自由翻页!
长按二维码保存或发生给朋友吧!
请先输入你就读的学校,
才能再选择你就读的专业哦!
黄巧英
02-01
黄巧英
02-01